创历史!浙工大牵头1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发布者:机械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3-06-13浏览次数:27

        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网获悉,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彭光健教授牵头起草的ISO 14577-5:2022 Metallic materials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 for hardness and materials parameters Part 5: Linear elastic dynamic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ing (DIIT)《金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入试验 第5部分:线弹性动态仪器化压入试验(DIIT)》国际标准于20221031日正式批准发布。

        动态仪器化压入试验(通常又称连续刚度测试,Continuous Stiffness Measurement)能够通过压头与试样的动态接触分析,连续测定不同深度的弹性模量和压入硬度,研究材料力学性能随深度的演化规律,是仪器化纳米压入技术中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该试验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薄膜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梯度材料、微小构件等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测试,支撑着基础科研、高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动态仪器化压入试验应用于塑性显著的材料(即高弹性模量/压入硬度比的材料,如单晶铝、单晶铜等)时,常用的加载应变率、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等试验参数会引起严重的塑性振荡,产生动态测试相位差,导致测定的弹性模量和压入硬度随压深逐渐减小。这种现象被称作伪尺寸效应,是由试验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并非材料本征的力学特性。为保证动态仪器化压入试验技术精准表征材料本征的力学性能,迫切需要开展该技术的可靠性与标准化研究。

        ISO 14577-5:2022国际标准的研制项目于2018年在ISO/TC164/SC3金属力学试验技术委员会硬度试验分技术委员会由德国提出并正式立项,2022年我校专家彭光健教授接任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最终国际标准草案并获得全票通过。该标准从试验对象的范围、试验仪器的检验与校准、加载模式的选择、试验参数的设置、试验结果的评判等多个层面进行规范,旨在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该标准是我国在仪器化压入试验技术领域牵头起草的第一项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话语权的逐步提升。

        该标准研制过程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1727803)、面上项目(12172332)和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RF-C2022003)的资金支持;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组织成立了ISO 14577系列国际标准制修订国内工作组,工作组专家针对试验方法和试验仪器校准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推动该国际标准顺利发布。

标准链接:

   https://www.iso.org/standard/76104.html

       彭光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职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64/SC3/WG4委员、ISO 14577系列国际标准制修订国内工作组联合召集人和副组长、《实验力学》期刊编委、《Coatings》期刊客座编辑。主要从事仪器化压入测试技术研究及其仪器研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子课题、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浙江省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8项;牵头起草国际标准1(ISO 14577-5:2022),参与起草国家标准1(GB/T 312282014);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nt J Mech SciInt J Solids StructThin Wall StructSurf InterfacesMeasurement等力学和仪器仪表类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已转让1)、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