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2025-04-30
    为持续提升学院研究生教学质量,畅通师生沟通渠道,4月28日,机械工程学院在机械楼D530会议室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研究生期中教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朴钟宇主持,学校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专家黄薇受邀出席,研究生培养线老师以及2024级研究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上,朴钟宇副院长传达了学校有关研究生期中教学检查的要求,鼓励参会代表积极反馈在课程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研究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体验,围绕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成绩评价方法、课程教学效果、课程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交流发言。朴钟宇副院长针对每一个问题与研究生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他表示会后将对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并反馈,切实推动问题解决。随后,黄薇老师分享了学校教学座谈会的会议精神,重点就如何有效提升课程到课率、人工智能在研究生学术写作中的合理应用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机械工程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创新,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2025-04-27
    座谈会现场 4月25日,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林,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张涛一行5人来院交流。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周礼,机械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谭大鹏,数字化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执行院长潘柏松,机械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李曰兵等参加调研座谈会。周礼讲话 座谈会上,周礼对大连民族大学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围绕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建设等工作展开介绍。他强调,学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引领,依托研究院及优势学科创新科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行业进校园” 计划,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基地。冯林讲话冯林对学院周到安排表达感谢,期待双方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共同探索产业学院建设路径,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产业学院发展等相关工作。与会双方就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经验和难点进行了充分交流。参观数字化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参观数字化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合影留念
  • 2025-04-25
    4月25日下午,机械工程学院开展科研工作中期进度交流会。学院副院长李研彪教授、科研主管方珠芳,机械工程学院各研究所科研副所长及相关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现场会上,李研彪就学院科研项目、奖项申报等重点工作进行了要点分析并做出了详细部署。他强调,上半年是科研攻坚关键期,各研究所要强化顶层设计意识,提前谋划布局,系统推进科研成果培育。团队负责人需重视责任担当,及时分解下达重点科研任务,针对团队老师研究方向与技术难点提供专项指导,确保任务落实。李研彪讲话 随后,李研彪与参会老师就各研究所科研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展开交流,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此次会议明确了学院重点科研任务工作路线,将有力推动学院科研工作提质增效。

通知公告

  • 30
    4月
    2025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人社部函〔2025】18号)和《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全省博士后两创融合系列对接活动的通知》(浙人社办函[2025】47号)要求,经研究建立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库,现就邀请推荐大赛评审专家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范围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投孵化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重点征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石油化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及其他交叉学科领域的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专家、创投孵化专家、法律和知识产权专家等有关人员。二、专家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2.年龄一般不超过65 周岁,身体健康,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完成评审工作; 3.熟悉创新创业领域政策法规,具备丰富的科研、产业或投资评审经验; 4.无科研失信等情况,能客观公正履行评审职责。 (二)专业条件1.行业专家: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所研究领域内有高水平学术造诣,并至少具备以下两
  • 30
    4月
    2025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数据库,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本年度更新和增补评审专家信息的工作通知如下:一、评审专家资格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2.品德优秀、敬业奉献、身体健康;3.了解中国博士后制度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有关政策,关心博士后人才培养;4.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博士后合作导师优先;5.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院士、长江、千人等不受年龄限制。二、增补和更新专家信息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参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学科目录》(附件1),填写《评审专家信息采集表》(附件2),请以研究所为单位统一报送《评审专家信息采集表》电子稿即可,报送截至时间:2025年5月12日(周一)下午4点。联系人:吴老师,jddang@zjut.edu.cn。附件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学科目录附件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信息采集表
  • 28
    4月
    2025
    为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吸引和支持更多高水平一流外籍和港澳台专家学者来校短期交流和教学科研合作,现启动浙江工业大学2025年度海外短期引智项目(简称校引智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一、申请条件1. 申报人为外籍或者港澳台,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1960年1月1日后出生)。2. 项目受邀专家原则上应为在海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当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或有相应国际影响力的政府、高校、企业等各单位和组织中高级管理人员等。3. 项目开展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二、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1. 专家学者结束在我校工作的一个月内,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对专家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提交《浙江工业大学短期学术交流项目总结表》,向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申请核销,逾期不予办理。2. 校引智项目原则上按当年申报计划执行,因特殊情况专家无法按预定时间来访,或来访人员有调整,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提交学院盖章的纸质说明,经批准后,方可按新计划执行。3. 校引智项目经费需严格按照预算使用,如有调整,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提交新的经费使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
  • 27
    4月
    2025
    各研究所(中心): 以下转发《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5年度浙江省重点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和工程化攻关指导目录征集工作的通知》,请根据目录征集范围及要求积极开展征集工作。 报送要求:(一)申报《2025年版应用示范指导目录》,需登录“首台(套)提升工程数字化集成系统”(网址:https://stt.jxt.zj.gov.cn/portal/face)填写有关申请材料(不得含有涉秘信息),账号请联系科研院省级项目办公室李露洁(0571-88320515);(二)申报《2025年版工程化攻关指导目录》,请填写附件1和附件2,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报送科研院省级项目办公室:lilujie@zjut.edu.cn。(三)校内截止时间:2025年5月28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5年度浙江省重点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和工程化攻关指导目录征集工作的通知 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各市、县(市、区)经信局,有关高校院所、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关于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 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推动新材料领域产业创新和科技创
  • 27
    4月
    2025
    全院各位教师:根据教务处下达的2025/2026(1)学期教学任务通知(附件1),为了更好平衡各系和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教学任务的聘任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课程建设的教师梯队形成。为做好此次教学任务聘任工作,学院经研究决定制定以下实施细则:一、总体原则1、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优先考虑具有相关课程教学经验并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每门课程原则上由一位主讲教师独立讲授完成,如确需由多人共同完成的,需要在授课计划中明确各位教师授课课时,并由学院汇总后提交教务处备案。一个教学班中有多位任课教师的话,从2023年起,教育部高等教育基础数据采集的要求上报每位老师上课的学时数。2、在落实教学任务时需核查教师的主讲教师资格,如教师无主讲教师资格,则只能做辅助教师,不能聘为主讲教师。3、为提高教学质量,对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平行开课,优先排课,各专业在聘课时,首先确保平行课教师师资力量。4、在安排教学进程时,请按相同或相近学科班级合班。合班时请在正方教学进程实施里输入周学时,凡周学时为3的课程,原则上不安排3节连上,请按单双周或者前后8周分开设置周学时;如因教学改革需要三节联排
  • 25
    4月
    2025
    关于教职工“挂证取酬”等相关情况摸排的通知,请详见学校网站: http://www.rsc.zjut.edu.cn/2025/0425/c5275a302748/page.htm 如有相关涉及的教职工,请在4月27日前联系学院人事办公室吴老师,85290221!

师生风采

  • 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院官微特开设“良师引路·优秀班主任风采”专栏,展示学校优秀班主任在思想引领、班级管理、学风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先进事迹。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带大家走近这些默默奉献的教育者,聆听他们的育人故事,感受他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篇章。首期推出的是田野老师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教育世界。
  • 攀科学高峰 育青年英才——记浙江省师德楷模、浙工大教授姚建华□本报记者 邵焕荣用3年时间突破“卡脖子”技术,将产品的制造成本降到了原进口价的七分之一,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相关技术应用于百余项重大工程,惠及200多家企业,新增效益超200亿元;……每年的新生第一课,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姚建华都会把当年自己解决“卡脖子”技术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说,做科研,就是要瞄准一个方向,脚踏实地一干到底,“不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更要把成果留给国家和人民”。他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30年多来,他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20余项科研项目,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国产之光破“卡脖子”之痛从1987年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姚建华就深耕在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等国际前沿领域科研一线。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是我国生产大功率发电汽轮机机组的三大动力企业之一。作为发电机组传动系统基础部件的叶片,在一台机组上分布有1000多支,用激光强化技术提高叶片的抗汽蚀性,
  • 她是第12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优秀奖获得者2015年进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10余篇入选“超级博士后”计划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她就是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17级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裘烨心栖梦归处,不忘青衿志,不负韶华年。自2015年踏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裘烨始终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导师柴国钟教授和吴化平教授的指导下,她已在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NPJ Flex. Electron.、Chem. Eng. J.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相关工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Science Daily、The World News Monitor、中国青年报与浙江省基础研究等国内外专业机构作为亮点报道。她还成功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和之江国际青年人才基金等项目。博士学位论文“柔性智能仿生捕获结构驱动-传感一体化设计及自适应调控”获
  • 他是第八届浙江省“十佳大学生”作为95后新时代青年博士生他带领团队驻守生产线致力于突破芯片散热核心器件连接制造技术焊接科技强国“中国芯”他是浙江省第十五届党代会最年轻的党代表也是浙工大“青说青听”青年科学家理论宣讲团成员浙工大研究生先锋宣讲团成员下工厂进车间开展理论宣讲传播当代青年“好声音”获“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成绩突出个人”荣誉称号他是2022年“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带领团队斩获“互联网+”国赛金奖等多项大奖他是浙江工业大学“十佳”学术之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授权专利20余项他就是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亚飞!“不论我们的专业背景如何,我们都要将自己未来的发展融入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去,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大众。”这正是李亚飞的行动指南。注重从党的理论中汲取信仰力量的他,立志成为立场坚定的“秉烛人”。【图2】在担任浙工大“青说青听”青年科学家理论宣讲团成员、浙工大研究生先锋宣讲团成员、机械工程学院“星火”宣讲团成员、余杭区“学红色党史、迎建党百年”宣讲员期间,他走进班级、社区、工厂和车间,总计宣讲20余场,辐射带动5000余人。在浙江省举办“建党百年首届‘
  • 11月3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学院袁巨龙教授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台,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袁教授说:“这将是一个新的开端。”走在时代前列“在锅里炒豆子,怎么能干出精密的钢球!”2007年4月11日,火箭升空、帆板展开、对地定向、时间校准、轨道注入,一系列动作完成后,海洋一号B卫星于4月12日达到正常运行状态。这颗远在万里之外的卫星上就装载了袁巨龙教授团队为水色仪研制的轴承,如今小小的它已在轨稳定服役十几年。十几年来,袁巨龙教授团队不断攻克陀螺仪轴承、火箭燃料涡轮泵轴承、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的耐强酸碱自润滑全陶瓷轴承等系列高性能轴承超精密加工难题,系列产品在我国航天领域占有率达90%以上,实现了航天轴承的自主保障。 取得如此成果,袁巨龙教授说:“这一切源于偶然,关键在于打破原有思维把一切不可能都变成可能,过程中努力地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完美,最后达到完美的结果也是必然的。” 1997年,有人问袁巨龙:“你知道轴承里的钢球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吗?”当时他就被这个问题难倒了。袁巨龙回去翻遍教科书,并没有找到轴承钢球的加工方法。他立刻前往钢球厂实地调研加工设备与工艺,一看“发现它们的工艺非